logo

对话北投口岸人第一辑:与口岸共成长

2025-06-16 18:46:10

过去的一年,是集团公司“转型发展、二次创业”大刀阔斧推动改革的一年。我们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坚持好“能上能下”用人导向,优化直属企业班子配备,畅通年轻干部上升通道,补充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在转观念、提效率、促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中层干部、业务团队、青年人才也在同步成长。与这些向上进步的口岸人对话,我们看到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对话新提拔的干部

“得到机会,就要抓住机会,积极地闯、大胆地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也兑现自己的承诺。”
作为一名90后,同时也是北投物流公司班子成员的张晋骁在回顾2024年公司变化时说:

——集团公司每一个成员企业都有自己使命和责任,肩负组织的期望。北投物流公司几起几落,现在有这么好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中越外贸形势向好,集团上下、兄弟单位都在帮助物流业务起势和孵化发展,作为经历过北投物流公司三代变化的员工,觉得很幸运很幸福,在这样的机会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大家现在日思夜想的就是怎么做出成绩!现在的北投物流,所有人眼里有光、心中充满希望。

另一位在基层一线提拔起来的年轻中层,身兼凭祥保发公司副总经理、智慧口岸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等多个职务的朱厚冬被问到累不累时所作的回答:

——累是真的累,现在要面对的问题比以前复杂多了,这比自己做部门负责人时辛苦多了,但也很锻炼人!以前的人总怕做多错多要背锅,但如果你是一个踏实干事、一心为公的人就根本不需要害怕。如果能在急难险重任务时第一个想到你,不是更证明组织对你能力的认可和对你的信任、信赖吗?公司敢让员工试错,错过才会记忆深刻,才会成长,真正干得多的人,出的错不会多,只会越来越少。

作为一名任职16年、最早参加东兴互市区建设的口岸人,北投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陆思宇谈到压力和动力时这样表态:

——到了一个新的位置肯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北建公司现在面临的局面虽然很复杂很困难,但是集团公司给指导、给帮助,我们也有思路有想法,相信我们肯定能够完成扭亏目标!作为当时第一批来到东兴的“开荒牛”,我们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自治区交办的东兴互市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我们在北仑河畔修好了宽敞的路、建起了高楼,把荒野滩涂变成了如今的东兴北投新天地,我们还战胜了疫情阻隔、互市单日票数破万。以前能干成,现在也一定能!我有信心把这份工作干好,作出表率,把这份信心传递给北建公司的团队。

对话高效能员工

“形势在变、企业在变,人人都要跟上形势、跟上企业变化要求,提升自我,创新求变;人人都应做高效高能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总部财务管理部郭媛有一本振奋的“进步账册”:

——“降本、贸易款、对账清收、结算……”这么多工作细项,在能力、精力上对人的要求都很高,做事过程肯定不会那么轻松愉悦,累了的时候很多个日日夜夜我都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但当这些工作出了成效、实实在在地帮到公司的时候,我感到很充实、很振奋,也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2024年集团公司很不容易,我很感慨,我们在努力完成营收任务的同时,还压降了近3000万的成本,这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改变、做好企业的成果。

总部经营管理部蒋尔伟收获意料之外的成长:

——刚从直属企业到集团工作时,部门人手是不太够的,我一个人对接与外单位的业务,做经营分析、贸易检查,还经常出差,我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干这么多事,一年下来大部分工作都得心应手了。公司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大成长空间,给干事创业的舞台、给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感觉当年我们这批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们都渐渐脱颖而出,我也要多看书,看经营管理、贸易业务方面的书,保持学习,更快速地成长进步。

北投物流公司邓超莉带着思考在新岗位展现出精气神:

——2024年办成了中越跨境运输高质量发展沙龙,理顺北投物流公司内部运转,我个人收获最大的是心态,我觉得无论是在哪个位置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是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的状态,我一直在不断反思和学习,不拘泥于眼前的结果。做事的时候,不要总想自己能得到什么,更应该考虑自己能做什么,能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脚踏实地,带着思考前行,自身成长和收获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贸易事业部刘晓凤跨界成长收获更好的自己:

——从行政办公到贸易业务一线,对我来说是不断学习、不断尝试的过程。跟着领导一个星期几乎跑遍桂北、拜访对接十多家客户,从写公文报告到写业务方案……走出办公室,我发现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我去发现。打造“北投农品”品牌,我们一个一个严格选品,头脑风暴出各种各样的推广点子,这个努力创业的过程让我也悟出一个道理,我最终要打造的产品是更好的自己。

凭祥保发公司陆丽华咬牙支撑下来的蜕变:

——从宣传岗到人力岗,2023年刚开始的时候还手忙脚乱,2024年慢慢理顺了,节前就完成了绩效工作,感觉慢慢能独当一面了。说实话,人力的知识点很多对新手来说挑战很大,公司给机会,领导给信任,幸好自己支撑了下来。去年,我在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完善自己,也在超越自己。

对话内部创业的尖兵

谁能够积极拥抱数智化、推动数智化、借力数智化,谁就是时代的宠儿!反之,就是时代的弃儿!

口岸初代建设者黄昌加入“岸链”谈到个人突破:

——“岸链”工作组成立的时候,我是主动报名加入的。国庆假期加班和科信部讨论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我对数智化的认知达到新的高度。我以前干了十几年的园区现场管理,现在把这个经验带到“岸链”平台,算是实现个人大突破。我觉得,现在的氛围很鼓舞人,只要有想法、有冲劲,集团公司就会给机会给平台。

何丽群加入“岸链”后谈到创新带来的惊喜:

——“岸链”团队里大家的目标都很清晰、明确,冲劲很足,团队里每个人负责“岸链”不同的板块,大家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后,热情很高,学习理解都很快,还会把自己曾经熟悉的业务代入平台,从产品设计到整体开发,得出新的思考和尝试,每个人都在突破自我。

从财务岗调入“岸链”平台工作组后,谭地晟谈到为数智化转型着迷:

——在开发“岸链”平台的过程中,跟大家相处交流,我吸收了很多比如商贸、物流方面的知识,丰富了我对整个口岸业态发展的认识。跟专业团队的沟通中,我们也吸收了行业前沿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数智化转型的魅力和“能量”。

对话在市场拼杀的干将

“到市场中摔打,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贸易事业部蒋文芳绝不做温水里的青蛙:

——开始负责市场化业务之后,真的是要逼着自己去提升业务能力、去研判市场行情,还要不停了解、琢磨怎么跟市场接洽,怎么跟客户去沟通,这些对我的提升和成长都很重要,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觉得业务就这样按部就班完成就行。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公司不停尝试、不断突破,也倒逼我们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

贸易事业部闻雯在市场里见识何谓效率:

——在大湾区推介会的经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效率。那边的企业是比较直接的,一坐下来就开始谈事情,谈完很干脆就结束了,也不会客套寒暄浪费多一秒时间。真正的市场就是追求高效,在对接客户之前,我们就应该明确客户的需求在哪里。

东兴口岸公司黄世豪有点不服输:

——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有种不服输的感觉。我们的场地设施配套都很齐全,我们没有理由落到下风。所以,我们开始琢磨客户有什么需求,能通过什么方式吸引客户来到我们的园区,我们开始站在客户角度反视自己的服务水准,思考有什么合作模式能够彼此共赢、一起抱团发展。我们提出新的合作模式、采用新的做法,我们有所改变的同时,市场也在迎合和欢迎我们。

(通讯员:唐宇)